【延伸阅读】
(相关资料图)
◎本报记者 赵汉斌
“目前,我国70%鲜食葡萄品种依靠进口,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品种;国内几乎所有的酿酒葡萄都是进口品种。”长期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、教授盛军告诉记者,这就更需要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把包括水果在内的种业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心。
近年来,全球水果生产呈高速发展之势。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、印度和巴西水果产量与种植面积均位列前三。其中,2022年,我国葡萄种植面积51089.45万亩,产量1431.43万吨。
在盛军带领下,云南省生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建立。“基因测序是一件工具。但深度应用这个工具,会为我们揭开很多秘密,找到很多科研的线索和未来的应用。”盛军说。
因独特的垂直气候带和丰富的干热河谷,云南在鲜食和酿酒葡萄方面同时具备独特优势,成为我国重要产区和优质良种种植地。目前云南省葡萄种植面积约60万亩,最高产量达160万吨。
“我们自主培养的品种少,市场就做不大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说,葡萄驯化起源成果的发表,以及高精度谱系图的构建,为解决葡萄育种的难题、痛点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
“但成果发表仅仅是种业创新的第一步。”这位“时代楷模”嘱咐年轻的团队,立足基因组研究,创新攻关,尽快开展定向育种,做强农业芯片,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鲜食葡萄产业提供更好的品种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科和社会服务优势,全力支持董扬教授团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一线应用技术,助推葡萄产业升级,更好服务区域发展。”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说。为此,云南农业大学为董扬、朱怡帆团队颁发了1000万元的科研奖励基金。
董扬向记者透露,葡萄事业还在继续,利用基因组工具,今年还将有新的成果诞生。目前团队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全球家鸡驯化模型、樱桃和樱花起源、药用植物驯化以及茶叶高质量基因组研究等。
鉴定出家鸡产蛋性状相关基因,可以让产蛋量显著增加;樱花和樱桃基因组分析,初步判定它们起源于大香格里拉区域;筛选控制茶叶株高矮化基因,不但可揭示大叶茶向小叶茶演化的历史,还可以优化茶园种植模式;把人工驯化和基因组学思路引入到中草药种植,则可为国家培育更多效用稳定的药用植物……只争朝夕,云南农业大学葡萄团队在努力,从而使多点开花结果的目标指日可待。(赵汉斌)
标签: